让我们走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
逐字逐句读,逐篇逐段悟
深入思考、融会贯通、知行合一
感悟更多蕴含在《纲要》中的深刻道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 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极大地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要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
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历史现象,处理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 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中华民族处于最孱弱的时期也没有分崩离析,靠的就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理念。事实充分说明,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握好若干重大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共同性是主导,要增进共同性,同时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必须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